夭夭园桃,无子空长。虚美难假,偏轮不行。
庭院中繁华的红桃树啊,花朵虽灿烂却没有结果。虚美的东西不会有实效,偏斜的车轮经不住颠簸。
淮()阴五刑,鸟尽弓藏。保身全名,独有子房。
齐王韩信遭受五刑而死,那可是鸟尽弓藏的下场;能够功成身退远祸全名,只有那汉代的名臣张良。
大愤不收,褒衣无带。多言寡诚,抵令事败。
深仇大恨不能约束根除,如同衣袍宽大没有束带;空洞的话太多没有诚心,最后只会导致事情失败。
苏秦之说,六国以亡。倾侧卖主,车裂固当。
苏秦身佩相印游说六国,六国从此以后走向灭亡;他因反复无常卖主求荣,最终逃不掉车裂的祸殃。
贤矣陈轸,忠而有谋。楚怀不从,祸卒不救。
陈轸不愧是个贤良的人,既忠心耿耿又富于谋略;楚怀王不听从他的劝告,终于国破家亡不可救药。
祸夫吴起,智小谋大,西河何健,伏尸何劣。
吴起一生都和灾祸伴搭,因为心智太差希望太大,做河西守将时多么强健,被人杀害时又虚弱可怕。
嗟彼郭生,古之雅人,智矣燕昭,可谓得臣。
感叹那聪明智慧的郭隗,他可是古代少有的人才。燕昭王亦具有远见卓识,君臣相得彼此没有猜疑。
峨峨仲连,齐之高士,北辞千金,东蹈沧海。
伟大而又义气的鲁仲连,他具有高瞻远瞩的胸怀,有了功劳不收千金封赏,宁可跳进那汹涌的大海。
参考资料:
1、 贵州出版社《魏文帝集全译》夭夭园桃,无子空长。虚美难假,偏轮不行。
园桃:《诗》云:“人之云亡,邦国殄猝。汉室灭矣,园桃无子,所为作也。”
淮()阴五刑,鸟尽弓藏。保身全名,独有子房。
淮阴:指淮阴侯韩信。“汉初三杰”之一,为汉朝开国立下汗马功劳,后被吕雉杀害。子房:即张良,“汉初三杰“之一,功成隐退,身名全保。
大愤不收,褒(bāo)衣无带。多言寡(guǎ)诚,抵令事败。
大愤不收:此指三大愤不收。褒衣:褒,大裾,言著褒大之衣、广博之带。
苏秦之说,六国以亡。倾侧卖主,车裂固当。
苏秦:战国人,合纵六国,为纵约长。
贤矣陈轸(zhěn),忠而有谋。楚怀不从,祸卒不救。
陈轸:战国时期楚国人。此处暗喻陈琳。
祸夫吴起,智小谋大,西河何健,伏尸何劣。
吴起:战国时期法家、军事家。初事鲁,后事魏。此处暗指何进,参考曹操薤露行。
嗟(jiē)彼郭生,古之雅人,智矣燕昭,可谓得臣。
峨(é)峨仲连,齐之高士,北辞千金,东蹈沧海。
仲连:即鲁仲连,齐国高士。帮助田单攻下聊城却拒绝田单给他封爵,遂逃隐于海上。
参考资料:
1、 贵州出版社《魏文帝集全译》参考资料:
1、 曹操、曹丕、曹植 .三曹诗集 :三晋出版社 ,2008年10月 :45-47 .颜生称为仁,荣公言有道。
人称颜回是仁者,又说荣公有道心。
屡空不获年,长饥至于老。
颜回穷困且短命,荣公挨饿至终身。
虽留身后名,一生亦枯槁。
虽然留下身后名,一生憔悴甚清贫。
死去何所知,称心固为好。
人死之后无所知,称心生前当自任。
客养千金躯,临化消其宝。
短暂人生虽保养,身死荣名皆不存。
裸葬何必恶,人当解意表。
裸葬又有何不好?返归自然才是真。
参考资料:
1、 郭维森 包景诚.陶渊明集全译.贵阳:贵州人民出版社,1992:141-170颜生称为仁,荣公言有道。
颜生:即颜回,字子渊,春秋时鲁国人,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。称为仁:被称为仁者;以仁德而著称。《论语·雍也》:“子曰:回也,其心三月不违仁。”《孔子家语》:“回之德行著名,孔子称其仁焉。”荣公:即荣启期,春秋时隐士。有道:指荣启期能安贫自乐。
屡空不获年,长饥至于老。
屡空:指颜回生活贫困,食用经常空乏。
虽留身后名,一生亦枯槁(gǎo)。
枯槁:本指草木枯萎,这里指贫困憔悴。
死去何所知,称(chèn)心固为好。
称心:恰合心愿。固:必。
客养千金躯,临化消其宝。
客:用人生如寄、似过客之意,代指短暂的人生。
裸葬何必恶,人当解意表。
裸葬:裸体埋葬。恶:不好。意表:言意之外的真意,即杨王孙所说的“以反吾真”的“真”。
参考资料:
1、 郭维森 包景诚.陶渊明集全译.贵阳:贵州人民出版社,1992:141-170岩岩梁山,积石峨峨。远属荆衡,近缀岷嶓。南通邛僰,北达褒斜。狭过彭碣,高逾嵩华。
惟蜀之门,作固作镇。是曰剑阁,壁立千仞。穷地之险,极路之峻。世浊则逆,道清斯顺。闭由往汉,开自有晋。
秦得百二,并吞诸侯。齐得十二,田生献筹。矧兹狭隘,土之外区。一人荷戟,万夫趑趄。形胜之地,匪亲勿居。
昔在武侯,中流而喜。山河之固,见屈吴起。兴实在德,险亦难恃。洞庭孟门,二国不祀。自古迄今,天命匪易。凭阻作昏,鲜不败绩。公孙既灭,刘氏衔璧。覆车之轨,无或重迹。勒铭山阿,敢告梁益。
岩岩梁山,积石峨峨。远属荆衡,近缀岷嶓。南通邛僰,北达褒斜。狭过彭碣,高逾嵩华。
那远远的梁山,堆积着高高的石块。向远处可以连接到荆山、衡山,近处缀连着岷山、嶓冢山。向南可以通到邛僰之地,向北可以达到褒斜道。(这个地方)比彭门都狭窄,比嵩山、华山都要高。
惟蜀之门,作固作镇。是曰剑阁,壁立千仞。穷地之险,极路之峻。世浊则逆,道清斯顺。闭由往汉,开自有晋。
这就是蜀地的门户啊,坚固又作为此地的主山。这个地方就叫做剑阁,悬崖有千仞之高。地形已险到了极端,道路也高峻到了极端。天下混乱它就叛逆,天下太平它就归顺。(它)从已经过去了的汉朝开始关闭,到了晋朝才重新开放。
秦得百二,并吞诸侯。齐得十二,田生献筹。矧兹狭隘,土之外区。一人荷戟,万夫趑趄。形胜之地,匪亲勿居。
秦朝得到了120座雄关,得以兼并诸侯;齐国得到了12座雄关,田生才得以献出筹略。况且这种关口,是国土的边缘。一个人在此防守,千万人马都踌躇不前。地形如此的地方,不是亲信可千万不能派他坚守此地!
昔在武侯,中流而喜。山河之固,见屈吴起。兴实在德,险亦难恃。洞庭孟门,二国不祀。自古迄今,天命匪易。凭阻作昏,鲜不败绩。公孙既灭,刘氏衔璧。覆车之轨,无或重迹。勒铭山阿,敢告梁益。
当年魏武侯泛舟游于西河,赞叹河山险固而喜形于色,被吴起批评。国家的兴盛实际上在于德行,(无德的话,)险地也难稳据。那据有洞庭的楚国和据有孟门的晋国,早已没有后人祭祀。从古至今,上天的规律是不会改变的。凭着险阻昏庸地统治,很少有不败的。公孙述已经被灭,刘家也已投降。这些已倾覆的车子的轨迹,是不可以再行走的。(我今天)把这篇铭刻在这山凹处,就是为了告诫四川的老百姓的。
岩岩梁山,积石峨(é)峨。远属(zhǔ)荆(jīng)衡,近缀(zhuì)岷(mín)嶓(bō)。远通邛(qióng)僰(bó),北达褒斜。狭过彭碣(jié),高逾嵩(sōng)华。
岩岩:高耸的样子。梁山:指梁州(治今陕西汉中)境内的山。峨峨:高高的样子。属:连接。荆衡:指荆山(位于今湖北省远漳县境)与衡山(位于今湖远省衡阳市境),代指两湖地区。岷嶓:指岷山(位于今四川省西北部)与嶓冢山(位于今甘肃省天水市与甘肃省礼县之间)邛僰:邛,古国名,位于今四川省邛崃市一带;僰,本为西远少数民族名,后引为地名,大致位于今四川省宜宾市一带。褒斜:指褒斜道,位于今陕西省秦岭山区,远起褒谷口(今陕西省褒城县附近),北至斜谷口(今陕西省眉县斜峪关口)。彭碣:约位于今四川省都江堰市一带。嵩华:指嵩山(位于今河远省登封市境)与华山(位于今陕西省华阴县境)。
惟蜀之门,作固作镇。是曰剑阁,壁立千仞。穷地之险,极路之峻。世浊则逆,道清斯顺。闭由往汉,开自有晋。
固:坚固的地方。镇:一方主山。仞:长度单位,古代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。有:用作朝代名前,无实意。
秦得百二,并吞诸侯。齐得十二,田生献筹。矧(shěn)兹狭隘(ài),土之外区。一人荷戟,万夫趑(zī)趄(jū)。形胜之地,匪亲勿居。
田生:疑为《史记》载田生。矧:况且。狭隘:狭窄的地方,多指山口。土:国土。外区:边缘地带。荷:拿着。戟:古代兵器。趑趄:踌躇不前的样子。匪:同“非”,不是。
昔在武侯,中流而喜。山河之固,见屈吴起。兴实在德,险亦难恃。洞庭孟门,二国不祀。自古迄(qì)今,天命匪易。凭阻作昏,鲜不败绩。公孙既灭,刘氏衔(xián)璧。覆车之轨,无或重迹。勒铭山阿,敢告梁益。
武侯:指魏武侯(?—前370年):姬姓,魏氏,名击。战国初期魏国国君与中原霸主。魏文侯之子,前395年—前370年在位。吴起:是国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,卓越的军事家、统帅、军事改革家。洞庭:湖名,位于今湖远省北部,此处代指楚国。孟门:位于今山西省柳林县,代指晋国。阻:险阻。昏:昏暗的统治。公孙:指公孙述。公孙述(?-36) ,字子阳,扶风茂陵(今陕西兴平县)人。刘氏:指蜀汉政权。衔璧:指诸侯投降。勒:刻。山阿:山坳处。梁益:梁,指梁州,三国时置,治今陕西省汉中市。益,指益州,西汉置,治今四川省成都市。此处指代四川地区。
负疴颓檐下,终日无一欣。
破败茅屋抱病居,终日无事可欢欣。
药石有时闲,念一意中人。
药石有时暂停用,经常思念一友人。
相去不寻常,道路邈何因?
彼此相隔并非远,感到路遥是何因?
周生述孔业,祖谢响然臻。
周生传授孔子业,祖谢响应遂紧跟。
道丧向千载,今朝复斯闻。
儒道衰微近千载,如今于此又听闻。
马队非讲肆,校书亦已勤。
马厩岂能作讲舍,尔等校书太辛勤。
老夫有所爱,思与尔为邻。
一爱古书崇儒道,愿与你们作近邻。
愿言诲诸子,从一颍水滨。
真心奉劝诸好友,随一隐居颍水滨。
参考资料:
1、 郭维森 包景诚.陶渊明集全译.贵阳:贵州人民出版社,1992:63-66负疴(ē)颓檐下,终日无一欣。
周掾(yuàn)祖谢:指周续之、祖企、谢景夷三人。周续之:字道祖,博通五经,入庐山事释慧远,与刘遗民、陶渊明号称“浔阳三隐”。祖企、谢景夷:据萧统《陶渊明传》所记,二人皆为州学士。疴:病。颓檐:指破败的房子。颓:倒塌,衰败。欣:欢喜。
药石有时闲,念我意中人。
药石:治病的药物和贬石。泛指药物。闲:间,间断。意中人:所思念的人,指周续之等三人。
相去不寻常,道路邈(miǎo)何因?
寻、常:古代计量长度的单位,八尺为寻,两寻为常。邈:遥远。
周生述孔业,祖谢响然臻(zhēn)。
周生:指周续之。生,旧时对读书人的称呼。述孔业:传授孔子的儒教。祖、谢:祖企、谢景夷。响然臻:响应而至。臻:至,到。
道丧向千载,今朝复斯闻。
道:指孔子的儒家之道。向:将近。复斯闻:“复闻斯”的倒装。斯:这,指“道”。
马队非讲肆,校(jiào)书亦已勤。
马队:指马厩,养马之处。讲肆:指讲堂,讲舍。校书:校对。订正书籍。勤:勤苦。
老夫有所爱,思与尔为邻。
老夫:作者自指。尔:你们。
愿言诲诸子,从我颍(yǐng)水滨。
言:语助词,无意义。诲:劝说。一作“谢”。颍水:河名,发源于河南登封县境,入安徽省境淮水。晋时皇甫谧《高士传》记,传说尧时有位隐士叫许由,隐居于颍水之滨,箕山之下,尧召他出来做官,许由不愿听,洗耳于颍水。随着这个上古高士的故事在中古时代的传播,颍水便逐渐成为隐逸之所的代语。陶此诗意在以隐居相召。
参考资料:
1、 郭维森 包景诚.陶渊明集全译.贵阳:贵州人民出版社,1992:63-66这首五言诗是陶渊明为周续之、祖企和谢景夷三人,在马队旁边那样极差的环境讲解和校勘《礼记》所作。萧统《陶渊明传》说:“刺史檀韶苦请续之出州,与学士祖企、谢景夷三人共在城北讲《礼》,加以雠校。所住公廨,近于马队。是故渊明示其诗云:‘周生述孔业,祖谢响然臻。马队非讲肆,校书亦已勤。’”从诗中“意中人”等语中可以看出,陶渊明与周续之等三人亦为知交好友。
诗从作者自己说起,诗人说自己养病在破败住宅的屋檐下,整日里没有一件高兴的事。除服用药剂和砭石之外还有不少空闲时间,于是想念起那些好朋友。但志趣已相去甚远不再是寻常事,路途遥远也不是什么真的原因。周续之先生正在著述孔子的学业,又有祖企、谢景夷二个在积极响应并将臻于完成。儒家的大道理已失传上千年了,此时又重新听到这些。马队并非是个讲习的场所,校勘书籍也确实够勤奋了。诗人表示应有自己的爱好,只是想与周续之等三人成为邻居。但愿能教导好自己的几个儿子,让他们跟随他到颍水之滨洗干净耳朵。诗中说,“道丧向千载,今朝复斯闻”,这本是令人高兴的事,但请几个饱学之士在马队旁边校书讲《礼》,而马队是武事的畜力所在,这就十分不协调了。诗人希望周续之、祖企、谢景夷能与自己成为邻居,听他们讲习《周礼》,以摒弃名缰利索,甘心与自己一起洗耳于颍水滨,即甘愿终生隐居林泉。
颖水滨,是巢父、许由隐居之地。这里还有一个饶有趣味的典故:许由因恶闻尧帝召其做九州长而洗耳于颍水滨。巢父牵着小牛来此饮水,说许由故意这样做给世人看,是想得到好的声誉,因此怕污染了小牛的口而牵着小牛到颖水的上游饮水去了。陶渊明诗中的“愿言诲诸子,从我颍水滨。”便是巧用这个典故,并言“马队非讲肆,校书亦已勤”,就是说,买卖马匹牲畜的市场不是讲经的场所,勤勉校书也是徒然,以此善意劝导周、祖、谢诸子放弃一切尘念,一心一意做个真正的隐者。
陶渊明认为周续之、祖企和谢景夷三人校书讲《礼》,十分勤苦,这是对孔子之业的发扬光大,值得赞扬;但他们的所居之处近于马队,与所从事的事业极不相称,未免滑稽可笑。所以诗中有称扬,也有调侃,最终以归隐相招,表明了诗人的意趣与志向。诗中扬抑交替,最后善意相招,显示了陶渊明继承了传统的婉讽特色。
参考资料:
1、 郭维森 包景诚.陶渊明集全译.贵阳:贵州人民出版社,1992:63-66旧谷既没,新谷未登,颇为老农,而值年灾,颇月尚悠,为患未已。登岁之功,既不可希,朝夕所资,烟火裁通。旬颇已来,始念饥乏,岁云夕矣,慨然永怀,今我不述,后生何闻哉!
弱年逢家乏,老至更长饥。
菽麦实所羡,孰敢慕甘肥。
惄如亚九饭,当暑厌寒衣。
岁月将欲暮,如何辛苦悲。
常善粥者心,深念蒙袂非。
嗟来何足吝,徒没空自遗。
斯滥岂攸志,固穷夙所归。
馁也已矣夫,在昔余多师。
旧谷既没,新谷未登,颇为老农,而值年灾,日月尚悠,为患未已。登岁之功,既不可希,朝夕所资,烟火裁通。旬日已来,始念饥乏,岁云夕矣,慨然永怀,今我不述,后生何闻哉!
旧年的谷子已经吃完,新谷还没有登场。我也算得上是一个老农,遇上了灾荒年景。来日正长,灾荒远未度过。一年的收成,既然已无指望,眼下早晚之餐仅能勉强维持不至断炊。近十天来,才真正感到饥饿困乏。一年将尽,不禁慨然长叹,写下此诗以抒发怀抱。现在我如果不把心里话说出来,后代子孙又怎么能知道呢?
弱年逢家乏,老至更长饥。
年少即逢家困乏,老来更贫常受饥。
菽麦实所羡,孰敢慕甘肥。
粗食淡饭愿已足,哪敢企求精美味!
惄如亚九饭,当暑厌寒衣。
穷困仅次于子思,暑天已厌穿寒衣。
岁月将欲暮,如何辛苦悲。
一年岁月又将尽,何等辛酸又苦悲!
常善粥者心,深念蒙袂非。
施粥之人心善良,掩面之人非所宜。
嗟来何足吝,徒没空自遗。
嗟来之食何足恨,白白饿死徒自弃。
斯滥岂攸志,固穷夙所归。
人穷斯滥非我愿,君子固穷是本志。
馁也已矣夫,在昔余多师。
饥饿贫穷又何妨,古来多有我先师。
参考资料:
1、 郭维森 包景诚.陶渊明集全译.贵阳:贵州人民出版社,1992:181-184旧谷既没,新谷未登,颇为老农,而值年灾,日月尚悠,为患未已。登岁之功,既不可希,朝夕所资,烟火裁通。旬日已来,始念饥乏,岁云夕矣,慨然永怀,今我不述,后生何闻哉!
未登:谷物没登场,即尚未收割。颇为老农:做了很久的农民。老农是作者自称。这里有两层意思:一是指务农已久,一是指年岁既老。值年灾:逢上一年之中的灾荒。日月尚悠:日子还很长。悠:久远。未已:不停,没个完。登岁之功:一年的农业收成。登岁:丰收之年。功:指农业收成。希:希望,指望。朝夕所资:早晚的生活所需。朝夕:指每天,日常。资:资用,指吃的用的生活必需品。裁:同才。裁通:仅通。裁:同“才”,仅。这两句是说:仅能维持生活,不至于断炊。岁云夕矣:一年将尽。云:语助词,无意义。夕:指年终。永怀:用诗歌来抒写怀抱。永:通“咏”。述:陈述,抒写。指作这首诗。后生:后代,子孙。这两句是说:我不作诗把它记录下来,后代怎么知道呢?
弱年逢家乏,老至更长饥。
弱年:即弱冠之年,二十岁。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,以示成人,但体犹未壮,所以叫“弱冠”。这里指少年时期。家乏:家境贫困。更:经历。长饥:长久挨饿。这两句是说:少年时期家境穷困,到了老年更加挨饿。
菽(shū)麦实所羡,孰敢慕甘肥。
菽:豆类的总称。甘肥:指精美的食品。这两句是说:能吃上菽麦一类的饭就很满足了,哪敢羡慕那些香甜美味呢?
惄(nì)如亚九饭,当暑厌寒衣。
惄如:因饥饿而愁苦之状。毛传:“惄,饥意也。调,朝也。”郑玄笺:“怒,思也,未见君子之时,如朝饥之思食。”亚九饭:亚,次于。九饭:一个月吃九顿饭,指子思。《说苑·立节》说,子思住在卫国时,非常贫困,“三旬而九食”。这句是说,我饥饿穷愁,仅次于子思。当暑厌寒衣:在暑天还穿着讨厌的寒衣,谓贫穷而无夏衣更换。当:值。
岁月将欲暮,如何辛苦悲。
暮:指年终,一年将近。如何:奈何。这句是说对着辛苦和悲伤而无可如何。
常善粥者心,深念蒙袂(mèi)非。
善:称许,称赞。粥者:施粥以赈济饥民的人,这里指黔敖。《礼记·檀弓》:“齐大饥,黔敖为食于路,以待饿者而食之。有饿者蒙袂辑屦,贸贸然来。黔敖左奉食,右执饮,曰:‘嗟!来食。’扬其目而视之,曰:‘予唯不食嗟来之食,以至于斯也。’从而谢焉,终不食而死。”蒙袂:用衣袖蒙住脸。袂:衣袖。
嗟(jiē)来何足吝,徒没空自遗。
嗟来:不礼貌的吆喝声。吝:恨。徒没:白白地饿死。遗:失,弃。以上四句称许黔敖的善良本心,并为蒙袂者不食嗟来之食而婉惜,其实诗人自己也是不主张食嗟来之食的。萧统《陶渊明传》说渊明“躬耕自资遂报赢疾。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,僵卧瘠馁有日矣。道济谓曰:‘贤者处世,天下无道则隐,有道则至;今子生文明之世,奈何自苦如此?’对曰:‘潜也何敢望贤?志不及也。’道济馈以粱肉,麾而去之。”陶渊明此诗“有会而作”,疑即有感于此而作。
斯滥岂攸(yōu)志,固穷夙所归。
斯滥:为非作歹,指小人的行为。固穷:固守贫困,指君子的行为。《论语·卫灵公》云:“子曰:君子固穷,小人穷斯滥矣。”悠志:所愿。夙所归:平素的志向所期望达到的。夙:旧。这两句是说君子可以为保持节操而穷困,小人如穷困就会干出越轨之事。
馁(něi)也已矣夫,在昔余多师。
馁:饥饿。在昔:过去。余多师:我有很多老师。指值得效法的先贤,如伯夷、叔齐、子思,以及不食嗟来之食的蒙袂饥者等。
参考资料:
1、 郭维森 包景诚.陶渊明集全译.贵阳:贵州人民出版社,1992:181-184旧谷既没,新谷未登,颇为老农,而值年灾,日月尚悠,为患未已。登岁之功,既不可希,朝夕所资,烟火裁通。旬日已来,始念饥乏,岁云夕矣,慨然永怀,今我不述,后生何闻哉!
弱年逢家乏,老至更长饥。
菽麦实所羡,孰敢慕甘肥。
惄如亚九饭,当暑厌寒衣。
岁月将欲暮,如何辛苦悲。
常善粥者心,深念蒙袂非。
嗟来何足吝,徒没空自遗。
斯滥岂攸志,固穷夙所归。
馁也已矣夫,在昔余多师。
此诗题为“有会而作”,“会”即会意之会,指有所感悟和领会。诗通篇直抒胸臆,写其所感和所思,而把具体的事由放在序中作为背景交代。究其缘起,乃是值岁暮之际,新谷未收,又适逢灾年,粮食匮乏到了难以充饥的地步。这种困厄艰苦的境遇似毫无诗意可言,而诗人却从中激扬起对生命的执着之情。诗的首二句,概括了自己贫寒的一生,“弱年”指青年时期,“家乏”是不甚宽裕的意思,“更长饥”就每况愈下,连起码的生存条件也难乎为继了。下面四句以自己的生活实感和体验把这种境遇具体化:“菽麦”两句说只要有粗食充饥就已心满意足,欲吃粱肉更简直是非分之想了。“惄如”两句极言饥寒之切,“惄如”,饥饿状;“亚九饭”,或是“无恶饭”的讹误,意谓饥饿时进食无不觉得可口;“当暑厌寒衣”则指缺衣少穿,故冬不足以御寒而夏又以为累赘。这几句写得恻恻动人,非亲身经历备尝滋味者不能道。“岁月”两句又一笔兜回,将辛酸凄苦而又无可奈何的悲凉心情和盘托出。这里说的“岁月暮”,既指临近年末,又指老之将至。人生本来短暂,而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了此一生,怎不教人悲从中来!以上八句概括了物质上极度匮乏的忧患人生,其中“孰敢慕甘肥”、“如何辛苦悲”两句更是感慨系之,从而以为下文的张本。
诗人并“不戚戚于贫贱”,面对人生的苦难,他反而更加珍视生命。诗人是从身、心两个方面来把握生命的存在的。由“常善粥者心”至“徒没空自遗”四句,是先从“身”方面说。诗人借着对一个故事的评说,弘扬了富有哲学意味的“贵生”精神。这个故事见于《礼记·檀弓》,大意谓齐国饥荒之年,黔敖施粥于路,有饥者蒙袂而来,黔敖曰:“嗟,来食!”饥者因不食嗟来之食而死。诗人从重生的立场,肯定了施粥者的用心,而对蒙袂者的行为则持批评态度。这种贵生思想的渊源主要来自庄子。庄子主张“保身全生”,反对“危身弃生以殉物”,《庄子·骈姆》说:“自三代以下者,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。小人则以身殉利,士则以身殉名,大夫则以身殉家,圣人则以身殉天下。……其于伤性,以身为殉,一也。”人的生命、天性既不应为名利等外物所役使,那么为了区区一事的荣辱而轻易地舍生就死,就是不足取的。当外界的险恶环境使人沦于极其卑微可怜的地步时,这种强调个体生命存在的贵生思想,未始不是弱者的一种精神支柱和自卫武器。诗人为了与苦难抗衡而从中汲取了生存的勇气,因此也是不无积极意义的。“斯滥岂攸志”以下四句,又是从“心”的方面说。诗人不仅重视生命的存活,而且更重视对生命意义的自觉把握。“斯滥”、“固穷”两句,语出《论语·卫灵公》。诗人意谓在贫贱中有无操守,正泾谓分明地把生命的价值判然为二:君子高尚其志,安贫乐道,从而身处忧患之中,却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;小人心为物役,自甘沉沦,终于在随波逐流中汩没了自己的天性。诗人选择了前者而否定了后者,并且以前贤作为师法的榜样而自勉。最末的“馁也已矣夫,在昔余多师”两句,表现了主人公以固穷之志直面患难的坚强决心。诗人从“贵生”、“守志”也即身心两个方面领悟了生命的真谛,这就是此诗“有会”的主旨所在。陶渊明把庄子对生命的哲思和儒家的自强不息精神结合起来,从而表现了人的生命力的激扬,表现出历劫不灭、睥睨忧患的内在力量。现实的色调愈是灰暗和沉闷,其主体精神反而愈见活跃和高昂。陶渊明其人其诗之所以感召了无数后人的奥秘,其实就正在于此。
全诗四句为一层次,结构严谨,而句法纵收反正,夭如矫龙。第二层次述及何以卒岁,以之引导第三层次对不食“嗟来之食”的非议,反映了自己苦况深到近于欲乞的程度,然后是经过深思的正面判定:斯滥为反,固穷为正。疑团顿然冰释,主题豁然鲜明。
参考资料:
1、 钟元凯 等.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.上海:上海辞书出版社,1992:570-5722、 程亚林.陶渊明与“嗟来之食”——《有会而作》新解.武汉大学学报(人文科学版), 2006, 59(2):181-186